SEARCH
在室内声学装修中,吸音材料的应用对于提升音质、减少噪音污染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在选择和使用吸音材料时常常陷入误区,导致装修效果不理想。本文尤特森工厂小编总结了室内声学装修中应用吸音材料的五大常见误区,以帮助读者避免这些陷阱。
误区一:表面凹凸不平就有吸音功能
一些人在装修时认为,表面凹凸不平的构造(如水泥拉毛墙面)对声音有吸收作用。然而,吸音材料主要分为多孔吸音和共振吸音两种,前者需要材料内部有连通的孔隙,后者则需要有空腔。水泥拉毛等表面凹凸不平的构造既没有内部连通的孔也没有空腔,因此基本上不具备吸音功能。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多孔性吸音材料或共振吸音结构,如玻璃棉材料。
误区二:软包织物就有优良吸音性能
在装修工程中,常使用基板外罩软包织物的构造,因其施工简便、装饰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这种构造的吸音效果并不理想。多孔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与材料的厚度密切相关,如果材料太薄,则不能起到有效的吸音作用。通常,吸音材料的厚度至少要大于10mm。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材料背后设置空腔来增强吸音效果。
误区三:忽视材料透声性
多孔性吸音材料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保证声波能够顺利进入材料内部。然而,一些装修工程在材料表面刷油漆或涂料,将材料的孔隙封死,导致声波无法进入,严重影响吸音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在安装吸音材料时保持其表面清洁,避免覆盖或堵塞孔隙。
误区四:错误使用穿孔板
穿孔板组合共振吸声结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面板必须有一定的穿孔率,且板后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空腔。然而,一些工程中将穿孔板实贴在墙面或其他材料上,板后没有空腔,导致无法起到低频共振吸声作用。此外,穿孔率的选择也需根据需求确定,穿孔率较大的穿孔板一般用于透声饰面材料,低频共振吸声作用较弱。
误区五:忽视房间尺寸和比例
室内声学装修不仅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还需关注房间尺寸和比例。房间尺寸和比例不当会导致驻波、共振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严重影响听感。因此,在进行声学设计时,需根据房间的实际尺寸和用途,合理布置吸音材料和扩散体,以达到最佳的声学效果。
室内声学装修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在选择和使用吸音材料时,应确保装修效果符合声学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声学设计,创造出更加舒适、清晰的听音环境。后续想了解更多有关室内装修与吸音材料的资讯,请关注开云手机APP。